欢迎来到临朐陈氏亮洁玻璃设备有限公司网站!详情请致电15265639688 !

服务热线:152-6563-9688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发布者:

文化决定企业成败

说是日本靠文化崛起,可能还会有人说,日本自明治维新历经百余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次世界大战虽遭重创,但仍有人才优势,管理优势,重新发展自然容易一些。(且不说人才优势,管理******仍属于文化范畴),那未亚洲新老四小龙的腾飞,就更能说明文化的能量功效。

一、“小龙”概况

20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公认在东南亚,即华夏文化国内,先后出现一些原本比较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下同在短期内经济迅速增长,形成令人吃惊的“奇迹”。先是七十年代的(老)四小龙,即:新加坡、韩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后是八十年代的(新)四小龙,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八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超常发展,名噪于世,引起了世界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八小龙历来被人们认为相对落后,贫穷的国家,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十余年间,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之列,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新星”呢。近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上述8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13%的高水平上,即便在七十年代,******面对石油危机的困境之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降至20%,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日本,也陡降至5.5%。而老四小龙仍然保持着年递增率9.2%的高速度,全世人咋舌!进入八十年代,仍然保持着8.7%。九十年代仍然保持着良好势头。1990年平均6.6%,1991年平均6.3%。新四小龙自20世纪六十年代中开始,国内生产总值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世纪七十年代为7.9%,八十年代为5.4%。1990年和1991年分别为7.4%和6.5%,接近老四小龙过去的记录,高于他们现在的平均水平。这些国家没有工业基础的优势,没有资源优势,没有体制的优势,更没有原创的优势,超常发展的动力何在呢?

八小龙在其历史上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长期殖民统治。现以八小龙之首新加坡为例作一说明。

新加坡是经济发展长时期较快的国家,名列亚洲诸小龙之首。新加坡全称为新加坡共和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由新加坡岛和附近的54个小岛组成。陆地面积618平方公里。因幅员小,故称星洲、星岛,亦称狮岛。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不悦用梵语作地名。“新加坡”是梵语“狮城”的谐音。

新加坡地处印度泽和太平泽之间的航运要道的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航运交通中心,也是欧亚大陆、大洋洲之间重要******航运中心。新加坡虽离赤通很近,但因处于四周大海环抱之中,所以气温并不炎热,四季无明显变化,全年平均温度在24—27℃之间,全年雨量充沛,终年如夏。新加坡国土主要部分是新加坡岛。该岛呈菱形,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23公里,面积538.1平方公里,占******国土的91%,海岸线140公里。首都新加坡市,位于岛的中南部,靠新加坡海峡一侧。市区面积98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口200余万,占******人口的80%。新加坡******人口平均密度40400人/km2,  是亚洲乃至世界上人口高密度的地区之一。

在新加坡******280万人中,华人占77%,马来西亚人占14%,印度人占7.9%,其余种族2%。现有劳动人口152万,就业率98%。国民经济发展均衡,制造业占28.4%,商业22%,金融与服务业10.7%,交通通讯业9.4%,建筑业9%。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社会,政府推行民族平等政策。国民团结意识浓厚,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国家观念极强。

新加坡在近代史上蒙受长达140余年的殖民统治。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面积累费本主义原始资本,推行对外扩张侵略政策,占领了新加坡,并从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福建、广东沿海一带,以招收劳工名义,采取诱骗,绑架等手段,将大批农民拐骗至此,强迫从事重体力劳动。1819年英国殖民者派莱佛士率军舰和商船队在新加坡强行登陆。采用软硬兼施的各种手段,使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将新加坡开辟多削弱国家权,让殖不者可以自由进出的所诣“自由港”。1942年,日军迫攻新加坡,岛上英军投降,新加坡又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日本作为战败国退出新加坡再次沦为英国殖民地。20世纪五十年代,新加坡人民掀起大规模独立运动,英政府迫于人民压力,于1956年先后三次邀请新加坡各派政治力量的代表在伦敦读判。经过谈判,争得了在英联邦范围内的自治条件,并于1959年6月3日正式成立新加坡自治邦,实行内部自治。通过选举,新人民行动党获胜,新人民行动光秘书长李光耀就任自治邦总理,组成首届内阅。从此结束了自1819年起,长达140年的殖民统治历史。1965年8月9日在英国主持下,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三方代表签订了《1965年新加坡独立协定》,同年8月9日,宣布独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二、腾飞借力文化杠杆

新加坡建国后,国不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一系列经济指标反映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与启性效果果,近二十多年来平均增长率超过8%,1993年达到9.9%,近年来,平均贸易额保持在1300美元/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1年达到13600美元,接近于当时******名的香港(14100),居亚洲******,1993年据世界银行统计已达15700美元超过香港仅次于日本,保持******;据报载1995年人均收入达22300美元,超过英国和新西兰,成为世界第9个***富国家;人均外汇储备额世界***高,政府外汇储528亿美元,人均占有10096美元,这在世界人口高密度地区都是令人赞叹的成效。90%以上的国民拥有130m2以上的住房;693人有1个医生服务,275人拥有1张病床;失业率低至2.7%,政府几乎没有就业困扰。与新加坡大体类似的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五国和中国的台湾、香港两个地区与新加坡也有着类似的殖民统治历史和近年来大体相同的经济快速发展及令人瞩目的成效。这8条小龙没有自然资源优势,没有国土优势,没有人口优势,没有早期现代工业优势。若海岸线较长可称作地理优势的话,那么世界上具有这种优势的国家地区,何止8个,为什么单单只有这8个腾飞呢?对此现代经济之谜,国内外经济学者们或出专著,或在网上或在论坛多有分析。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如陶一桃在其《经济文化论》(治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中所概括的四大原因:

一是,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是说它们都位于海上交通要冲,有良好深水港,得益于转口贸易;它们都有殖民地历史,殖民者或多或少在这些地区构筑了工业基础。这一点似乎难以服人,不说世界仅就东南地区,像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柬埔寨、越南、东帝汶、新几内亚等国都有环海优势,有的比8小龙甚至更好。这些国家同样遭受过长期殖民统治。但它们都没有成为龙。

二是,特定的******环境和******资本的支持。“特定******环境”是指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出现了迅速提高的趋势,为了提高产业结构,它们把一些劳动密集,原材料“密集”,能源“密集”甚至是污染“密集”的一些产业和生产过程,扩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种道理似乎过于免强,因为8小龙国家资源贫乏,人口总量较少,工业基础并不雄厚,他们的优势不在制造业,而在于金融或服务。所以“产业扩散受益”说,令人不敢荀同。

所谓******资本的支持,陶一桃是指,由于台海局势后一度紧张,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都使美国经济援助和军事贷款的投入,在这一地区和周边国家增多,为发展提供了资本条件。但是资本与经济增长并无正比关系,能否促成经济增长,关键在于运用资金的人,尤其是人的文化水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局部战争不断,柬埔寨战争、越南战争,都有其经济持续的后台,但并未产生腾飞效果。

三是,推行了适合本地情况的经济战略和政策。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都属于文化范畴,它要运用知识、经济来分析地区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或确定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方案。然后向群众进行宣传和发动,统一目目标,统一行动,调动起持久积极,投入实战略的过程中。而这一实施过程(包括调动过程),实质就是行事文化。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水平和状况不同,选择与实施战略的能力不同。战略战略和制定政策恰与实情相符,则经济就迅速发展了。相反,选择不当,甚至错误,不但不能迅速发展,还会引发长期停滞,甚至后退,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所以这一点原因——文化状况是腾飞的一大原因——倒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四是,充分利用外国技术。充分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这当然是加快发展的一个因素,因为先进技术犹如经济发展的杠杆,会起到倍加作用。但其中有两个先决条件******解决的。******个是判断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因为******技术都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的。技术本身并不存在******的先进性,只要对加速发展有利就应视为先进,所以对先进的标准是辩证性的,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标准。众所周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原苏联、美国航天技术都很先进,但对8小龙来说却*********用处。又如,发达国家争相上北极、下南极,而与8小龙******可以不去,因为对其经济发展毫无益处。因此,这类不适用技术对他们而言,毫无先进性可言。******个先决条件是,引进的适宜技术******有效地利用,如果不能有效的利用,引进无疑于“败家”。有效利用的前提是,有相应的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才;还要有其他配套条件。比如,资源供应条件、零配件供给条件、维修服务条件等。这一方面我国引进中的教训是相当惨痛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河南省有一家大型民营电器元件集团公司,为了加快企业发展,选择以电子化技术改造传统管理的战略。拟用ERP(资源计划计算机管理系统)代替传统的“原材料供货——加工制造——成品入库——销售出库”的全程管理。国内软件厂商开发的ERP系统还看不上,先后花掉500万美元,购买美国***先进软件、技术设备,请厂方安装调试,进入了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行,都未出现重大问题。于是美方移交电器原件公司独立运作。在3个月的运行中,问题不断,信息系统不断卡壳,元法预期运行,只好停掉,恢复人力手工管理。这套系统经美方诊断,技术、设备不存在******制造、设计问题。之所以不能连续运转,就是因为,向ERP系统提供的外部条件与之不协调,市场服务不能保证它的运行。比如原材料供应上,计算机提高两天指示,“仓库原材料不足,2天内完成存货补充”。而按照中国市场物资供应速度,由订货单发出到原材料入库,达到供货状态,要在10天左右。这样就出现8天的滞后,考虑库房2天存货周转(过多的存货,使ERP应用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还有6天无货可供,造成生产现场停工待料。只要一个月出现6天的停工待料,则使用ERP可能产生的费用节约全部被抵消,剩下的只是维护ERP系统的一大批成本费用。

如果8小龙也是这样“贪洋” 、“求新”、“摆花架子”,其后果是经济不但不能加速发展,还会出现倒退。

如果一个适用的技术没有相应的人才保证,那么技术就如同垃圾。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发展钢铁,我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的某大型钢铁集协和,从德国花6000万美元,引进了七米轧机。该轧机在引进时属世界大型、先进的钢材车轧系统,功能齐全,适用性较广,全部电子计算机程序控制。在当时钢铁企业中会操作计算机的人很少,会编程的人几乎没有,更不要说在工人中间。在轧机试运行时,由德国技师操作,运行通畅、灵活,确实表现了多功能、******率、低成本。但是在移交后,由于操作人员素质跟不上,一个键按错,流水线全程自锁,生产中断。对热加工来说,这种断断续续的状态是坚决不能出现的,是生产的大忌。更为严重的是,几个键按错,就打乱了原定程序,******重新调整、试机,通过流水线试运行鉴定,费时、费力,大幅增加维修成本、停产损失、成材废品损失。所以,开通没有多久,就被迫“下岗”,堆在工房一角。后来嫌打扫卫生时费事,干脆将其迭放起来,作为上下平台的垫脚阶梯。6000万美元的技术设备,成为烂铁,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员素质问题。将素质问题向前追溯,那就不能不说是,选用技术(设备)失误造成的。选择设备也好,配套条件也好,操作能力也好,说到底还是一个文化问题:决策文化、服务文化和行为文化。没有相适应的文化作保证,无论是******的还是国内的先进技术,都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日本人运用再创文化,所以技术引进相当成功。8小龙文化水准远远不具备日本的再创性,更没有美国的原创性。

8小龙兴国实践启发世人:自然资源、地理位置、资金和表面上的技术,***终都不是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那么他们是靠什么文化,使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呢?

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忽略了8小龙的这样一个重要的共性,即它们都是以华人为主或深入儒家文化影响的地区,也就是说,它们都属于东南亚儒家文化圈的成员。在这些地区内或是以华人后裔为主体或是古代即与中国文化形成渊源至今,有的地区如台湾、香港就是中国。

三、儒家伦理的外国化功效

儒家道德伦理成了韩国人们的行为准则。

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受儒家文化影响非常深远。相传3000年前“周武***封其子为朝鲜***”,就将儒文化带至朝鲜半岛,并逐步成为正统文化。文字记载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朝鲜列传》记载道,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就开始传播到朝鲜半岛。在李朝时代儒教被定为国教,为强化纯粹儒教原理,建立了以进行思想教化、传播正统儒学的政治体制。位于韩国西南部全罗南道的灵岩都是韩国历史上儒家文化中心地之一。

据新浪网驻韩记者徐宝康在网上介绍,韩国许多乡俗与中国相似充满儒家理念的。韩国历史至今*********的《乡规乡约》——《鸠林大同契》,于1565年就诞生在这里。此乡约起源于中国北宋年间。陕西蓝田吕氏兄弟提出“德业相助,礼俗相交,过失相轨,患难相恤”。后随通商传入韩国并在灵岩洞扎下了根。《鸠林大工同契》就是韩国的蓝田乡规乡约。

鸠林村民风淳朴,言行之中充满浓郁的儒家仁爱之心,礼仪之规。家家户户以礼待人,互帮互敬,从未发生过打架偷窃之事。该村被韩国观光社(旅游局)命名为模范村。以此足见韩国政府也是倡导儒家文化的。

令灵岩郡扬名的原因还有另一段儒学佳话——“五经博士”***仁。***仁生于韩国历史上第十四代***(公元375—384年)时期的灵岩,被历史上誉为韩国“鸿儒”。据史料记载,他应日本应神天皇的邀请,从灵岩出发,带着《论语》和《千字文》等儒家经典,率领45名制陶、建筑、醉酒等工匠,乘木船东渡日本,给日本送去了“原汁原味”的儒家文化。所以灵岩成为中国儒爱文化传播至日本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前后沿续了500年之久的韩国李朝,使儒家思想在朝鲜半岛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儒家德行、爱仁、礼仪,成为人们,尤其是社团商人们相互交往、交易、协作、竞争的行为准则。《东方管理》作者苏东水认为,韩国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经济腾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儒家文化的杠杆作用。

四、儒文化放飞了经济风筝

儒学文化圈的腾飞,是儒家文化成为经济动力的有力证明。

陶一桃在其《经济文化论》一书中,认为儒学成为东南亚儒家文化圈各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有识之士将儒家文化与经济、经营联姻,特别是运用于企业伦理建设。儒家学说既不能发电,又不能制造机器,也不能解决穿衣吃饭问题,为什么会受到儒家文化圈各国的高度青睐呢?原因就在于它的思想能为企业营建和谐和的气氛,创造友善、互助、合作精神。由个人自觉自律而结成******团队,这一切文化行为的共同结果就是创造财富。儒学在韩国工业过程中,始终作为“秩序原理”而存在。儒学也是新加坡华人企业家成功的文化动力因素。儒学对炎黄子孙来说是母体文化,所以在华人、华裔为主体的国家,儒学文化更易被接受、传播和见诸于行为。19世纪后半叶,为了躲避雅片战争的战火,相当一部殷实商人,从家乡带走大量的财富,移居8小龙诸国,与当地廉价劳动力相结合,很快致富。到20世纪初,在香港、澳门、东南亚各国和其他一些地区,出现了一批从事工商活动的华商和华商银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些与战事有关的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同时,华商乘欧洲资本减少之机,得以迅速发展。不幸的是,******次世界大战,却给东南亚各国带来遭难,饱受日本奴役之灾。二战大战结束以后,东南亚各国先后宣布独立。各国政府的中心工作是致力于经济发展。作为经济主体的华商们,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运用中华民族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使企业得以稳定、飞速的发展。20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后起步到1997 年亚太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度发展和稳定繁荣,已令世界瞩目。新、老四小龙相继得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在线咨询
扫一扫加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