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动态的,经济政策是一种保持平衡的艺术。这一点恰恰和中庸之道较为神似,天地万物和谐有序。平衡是好的,但是需要高超的本领,无胆无识者实现不了。
目前,我认为中央的思路是高压控制房价的同时保制造业,就是要调结构、要软着陆。有几个现象可以佐证,保持房价过快上涨的口号改为了打压房价不动摇、佛山放松房屋调控政策半天后收回、珠海的双限购政策等等迹象说明了中央打压房价的决心,也可以看出中央已经意识到打房价已经不是经济范畴已经是政治范畴,是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是释放消费缓解社会矛盾的******手段。制造业方面,媒体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困难的舆论造势等说明中央希望保增长,保稳定。
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来看央行的操作,上半年美元持续宽松,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国的压力不断增大,CPI高位运行,群众的生活质量下降,财产缩水,为保群众生产、生活央行紧缩政策不断加码。前阶段随着美元的上涨,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落,CPI小幅回落,出现衰退迹象,为了实现软着陆,央行就开始了让部分银行小范围的放水,据说放水是有范围和数量限制的。
事物的发展是逐渐变化的,一个因素造成的后果和对应的措施是不同的。在以美国经济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我们属于从属地位,目前只能主动适应它的调整。我认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是:美元上涨→我通货膨胀消减→美元上涨→我经济衰退→美元上涨→我竞争力增强→美元上涨→我经济复苏。
现在还处于“美元上涨→我通货膨胀消减”的通道内,符合我们的利益,可以看到美元上涨的同时,全世界只有人民币是跟着美元涨的,并且比美元涨的快,能看出央行希望通过美元和人民币上涨来屏蔽通货膨胀,现阶段欧洲没人救也就可以理解了。救欧洲应该是美元大幅度上涨,欧元贬值、欧元区资产缩水、欧元区重拾竞争力的时候。同时人民币的下跌也应该在美元继续大幅度上涨,原材料价格下跌后,配合经济衰退而进行。但是人民币上涨对******企业是利空,同时和利率上涨一起加大了******企业的困难。
希望那些怕萧条而放出来的水,是******制导的,是对制造业、******加工企业的。如果是这个思路,加大******退税、******补贴、大力实施制造业保护的新闻就不远了。如果不是******制导的,进入原材料行业,必然导致硬着陆。对了忘了说了,如果进入房地产行业,想保房价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点水是不够大家喝的。